简介

一日看尽长安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章 人生常怀千岁忧(1)(1/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汉乐府和汉末文学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汉《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

今天我们从汉代乐府诗开始讲。从汉武帝开始,大约在公元前100年左右。西汉最繁盛的有五个王朝:文、景、武、昭、宣,即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其中最鼎盛的是汉武帝。所以毛主席写《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他提到五个人,五个历史人物,他们是最典型的。汉武时期,非常鼎盛,在朝廷里面设立了一个机构,这个机构叫乐府。它本来的意思,“乐”就是音乐,“府”就是官府,就是管理音乐的机构。为什么要设立这样的机构呢?当时,统治阶级为了了解下边老百姓的心声,派人到全国各地去采诗,采集老百姓的民歌,可以“观风俗,知厚薄”,看底下的风俗是不是淳朴,由此知道下面的民风是淳厚,还是浅薄。今天也一样,老百姓的民歌、民谣也是反映老百姓的心声。老百姓讽刺一些官僚“上午围着轮子转,中午围着盘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这是老百姓对一些官僚的抨击。任何时代都有民歌,任何时代都有老百姓发泄内心情感的诗歌,中国人的聪明智慧那是无穷无尽的。老百姓用汉字创造了非常丰富灿烂的民间文化,一直到今天,还依然有很多很多的民歌。在汉武帝时期,这个管理音乐的机构把采集的诗歌汇集到一起。当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存这些东西,而是想从中看出民俗风情,但客观上就把这些东西保存下来了。后来“乐府”便从一个机构的名称变成了诗歌体制的名称,也就是诗体的名称,这样的诗歌就称为乐府诗。

两汉的乐府诗保留下来的一共120多首。我上面讲过,《诗经》的《风》《雅》《颂》,共305篇,其中《风》160篇,是最主要的。《风》是什么?《风》是民歌。任何时代的民歌,无非是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反映人外在的客观世界,自然啊,山川啊,压迫啊,兵役啊,干活怎么苦啊等等。一个是反映人内在的情感世界,主要是男女爱情的歌唱。刚才有位先生和我说起《诗经》,说《诗经》是男欢女爱。那可不是嘛!爱情的内容在《诗经》中占绝大多数。在160篇《国风》当中,最精彩的就是男女爱情的歌唱。汉代的乐府诗歌也是民歌,其内容也是两个方面。从反映现实说来,有很多诗歌,譬如说,反映战争的,反映压迫的。反映压迫的有一篇叫《东门行》,它写一个男的,穷得无法活下去了,于是拔剑而起,铤而走险,要起来造反。诗歌说:“出东门,不顾归。”出东门以后就不想着要回来了。然而又“来入门,怅欲悲”,走了以后又回来,说明是犹豫的,矛盾的,因为妻子和孩子都在家里,可是回来以后又感到非常悲伤。悲伤在哪里呢?“盎中无斗米储”,装米的瓦缸里一斗米都没有。“还视架上无悬衣。”在挂衣裳的架子上一件衣服都没有。没的吃,没的穿,于是又“拔剑东门去”,思想反复,说明造反不是一下子就造起来的。这时候“舍中儿母牵衣啼”,他的妻子拉着他,哭着说:“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人家富贵归人家富贵,我愿意跟你同甘共苦。“上用沧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上要看在老天的面上,老天是不许造反的,下要看孩子们,你要是造反有问题,这孩子们靠谁呢?“今非”,你现在的行为是不对的。然后这个男的一下子把妻子推到一边去,“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就是说,我已经贫困这么多年了,再也忍受不下去了。这首诗写的就是这样一件事情,典型的为生活所迫,铤而走险的事情。而且还写出了与妻子的对话,这位妻子非常善良,非常柔弱,不愿意造反,愿意默默地忍受压迫,但是男的不愿意这样子下去,要去造反。像这样的诗歌,充满了反抗的激情。像这样的诗歌,朝廷看了以后就知道下面是怎样一种民情。这个诗歌写的是要造反,因此情绪非常激动。这表现在诗歌的形式上,有一个字一句的,有两个字一句的,三个字一句的,四个字一句的,五个字,六个字,七个字一句,它们长短不齐。大家记住,诗歌的形式与抒发的感情是有关联的,要是感情非常激动,句子就长短不齐,它是内心激情的喷泻。如果感情非常轻柔,非常舒缓,句子往往非常整齐,四言,或者五言,或者七言。整齐的句式适合于抒发比较舒缓的情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适合于抒发激动的昂扬的情感。譬如李白写《蜀道难》,为什么是“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他用的是长短不齐的句子,而杜甫的诗都是五言、七言,比较平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