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一日看尽长安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章 归去来兮乐天命(1)(2/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阮籍这个人,他也不满司马氏的统治,但是他采取的是一种软的对抗。嵇康也不满意,但是他采取硬的对抗,所以他和阮籍的命运不一样。阮籍对司马氏统治不满,他是软的对抗,譬如司马氏要跟他结儿女亲家,要娶他的女儿做儿媳妇。他心里肯定不愿意把女儿嫁到司马家,但是他又不敢不愿意。怎么办呢?他就采取软的办法,凡是司马氏派媒人到家说媒时,他就说“喝酒,喝酒”;于是一下子就醉了。第二天媒人又来,他又说“喝酒,喝酒”。他醉了六十天,没法说呀。是因为喝醉酒了,也不好降罪于他。他就是用这种假装醉酒的办法来避祸,用佯狂、佯醉来逃避灾祸。这个人内心非常醇厚。魏晋人多喜欢喝酒,他们一边喝酒,一边摸身上的虱子,把虱子抓出来,认为是最高雅的行为,这叫“扪虱而谈”。阮籍在酒馆里喝醉了,就靠在女老板身上睡了,女老板的丈夫回来,也不为意。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阮籍并不会有坏心眼。

他在文学史上写过《咏怀》诗82首。这82首不是一个时候写的,也不是一个地方写的,也不是为了某一件事情写的,即非一时一地一事而作。把它们放在一起,是组诗,用组诗咏怀。这样一种形式开始于阮籍,后人很多都继承。譬如,像陶渊明,有《饮酒》20首;譬如像鲍照,有《拟行路难》18首;唐朝的陈子昂,有《感遇》诗38首;李白有《古风》59首。这是一个特色,都是用组诗来咏怀。第二,在风格方面,都是比较隐晦曲折,含蓄暗示,它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意旨微茫,难以情测”。后来每当时代比较黑暗,人们就采取这样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隐晦曲折的手法来抒发情感。

嵇康,这个人性格刚烈。他和竹林七贤的另一个人向秀在一起打铁,司马氏派一个文化特务叫钟会的去打听打听,看看他们在干什么事情。一看嵇康在打铁。他们两个人不理他,他一看,没趣,等一会儿就走了。他走的时候,嵇康有意识地问他说:“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也很生气,回答说:“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这样,嵇康就得罪了司马氏。司马氏手下有个人,叫吕安,被诬做了坏事。因为是朋友关系,嵇康就替他辩护,得罪了司马氏,要把他杀掉。嵇康是个著名的音乐家,临刑之前,就提出一个要求,让他再弹一曲《广陵散》。他弹完之后将琴一扔,说:“《广陵散》从此绝矣!”后来就被杀了。

下面就谈谈西晋文学。三国归晋,就是司马氏把魏灭了,成立起晋王朝。晋分西晋、东晋。西晋的首都在洛阳,东晋的首都在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三国时分魏、蜀、吴,吴的首都在南京。宋、齐、梁、陈的首都都在南京。上面六个朝代叫“六朝”,我们经常说,“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六朝”就是这个概念。西晋时期是50年,东晋是100年,两晋就是150年。应该说它在中国诗歌史上总的成就不算太突出,但却有位伟大的诗人陶渊明,等会儿我们再说。

西晋我们只简单讲两个人。一个叫潘岳,他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美男子,很有名,又叫潘子安。他每次出去的时候坐在车子里边,女子们见他长得漂亮,就用鲜花、水果朝他车上扔;晚上就装了一车水果回来。当时还有个诗人,叫张载,他长得很丑。他出去的时候,儿童们就用砖头瓦块儿朝他车上扔,他晚上回来就装了一车砖头回来。潘岳的其他作品就不说了,说他的三首悼亡诗,他在妻子去世以后写了《悼亡诗》三首。这三首诗写的感情诚挚,一往情深,写得非常非常好。“悼亡”本来是一个泛指,悼念去世的亡人。但是因为潘岳的这三首诗是悼念亡妻的,就从他开始,一直到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只要是诗人用到“悼亡”这两个字,百分之九十几是悼念亡妻,成了一个专有名词。到了唐朝的时候,像朋友去世该怎么说呢?譬如像孟浩然去世了,李白写诗悼念,就是“哭孟浩然”。可见潘岳的这几首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是很有影响的。我们举几句,他说妻子去世后是“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这当中“流芳”是他妻子用的一种香料,妻子去世了,走到她屋子里时,还可以闻见她留下的香味。“歇”就是消歇,完了。她留下的衣服还挂在墙上,睹物思人,看见这些东西,就想到他的妻子。这两句是抒发情感。下面有两个比喻:“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本来是双飞鸟,妻子去世之后就剩下一只了;就像河里游的比目鱼,相传这种鱼是一条鱼在这边有一只眼睛,另一条在另一边有一只眼睛,一对鱼必须并排在一起才可以游。忽然之间,这样的两条鱼只剩下一条了。比目鱼呀,并蒂莲呀,连理枝呀,都是中国传统的代指夫妻的意象。

人生中有生就有死,死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在这里我深入讲一下。我在北大负责文科工作,有一次一位老师对我说,他回老家了,因为岳母去世了。他跟我说:程老师,我们都在北大工作,而实际上我们的父母亦在默默奉献,因为忠孝不能两全,没法朝夕伺候父母。他说,倘若我们的父母去世后,北大能够发一个唁电去,这该是多大的安慰!我说,你说得非常好,整个北大我管不了,但文科这部分我可以管。于是,由我亲自给文科各院系领导写了封倡议信,叫《春天里的倡议》,大意是说,当我们看到窗外桃红柳绿万物复苏的时候,就想起唐朝孟郊的一首诗歌,叫做“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就像小草永远无法报答三春的恩德似的,子女永远无法报答父母的恩德。因此,建议当老师的父母去世时候,以院系名义发一个唁电,送一个花圈。这是对地下亲人的一个安慰,对家乡亲人的一个宽慰。除去这样做以外,在文科工作的人,80岁以上时,不论他是教授也好,是普通工作人员也好,只要院系给他们过生日,我们社科部就一定代表全校文科老师给他送一个花篮,对他表示祝福,对他表示感谢。80岁啊,那是生命的胜利,应该放80响礼炮来庆祝。这几年,我们已经送了20多个花篮。上星期,我们中文系的林庚先生95岁寿辰,我们也送了一个花篮。他是著名诗人,主要研究盛唐诗歌,下次我们将讲到。他认为人的心态应该永远年轻,他长寿的秘诀就是“盛唐气象,少年精神;蓝天为路,阳光满屋”。老人已经95岁了,走路依然是昂头向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