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一日看尽长安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章 青山几度夕阳红(2)(1/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水浒传》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和歌颂农民起义的优秀现实主义杰作。它所描写的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是有历史史实根据的。这次农民起义发生在北宋末年徽宗(赵佶)宣和年间(1119~1125),历史著作中有零星记载,比较简略,只有一个大致的轮廓。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宋江等36人揭竿而起、横行中原、锐不可挡的壮烈事迹,却带有强烈的反抗封建统治的意识和浓厚的英雄传奇色彩,在民间广为流传,在绘画、说书、戏曲等领域里,都有十分丰富生动的描绘。如画家兼作家的龚开在《宋江三十六人赞》中,描绘了36人的画像。南宋罗烨《醉翁谈录》中记载的当时说书题目中,已经有“石头孙立”、“青面兽杨志”、“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等单篇故事。元代还出现了《大宋宣和遗事》,其内容为《水浒传》的基本框架结构,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而元人杂剧中有关“水浒”的剧目就有二十几个,保留下来的有《李逵负荆》等。施耐庵正是在史实和民间文学的基础上,经过创造性的艺术加工,而创作出《水浒传》这部“千古卓绝的英雄史诗”!

《水浒传》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阶级对立的严酷现实,揭示了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乱自上作”、“官逼民反”。在梁山泊聚义厅的杏黄旗上写着“替天行道”四个大字,那么行的是什么“天道”呢?老子《道德经》的第77章曰:“天之道犹张弓舆,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替天行的就是这个“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就是“劫富济贫”,就是稍晚于宋江的南宋初期农民起义领袖钟相所号召天下的“等贵贱,均贫富”的“天理”。《水浒传》中的英雄正是按照这种精神劫富济贫、抑强扶弱的。

《水浒传》描写的内容是农民起义,这在以前的文学作品中是很少有的;而且以前的作品往往停留在对黑暗的揭露上,停留在对被压迫者不幸命运的同情上。而《水浒传》却既有对反面的揭露,又有对正面的赞颂;既有对下层民众不幸命运的同情,更有对下层英雄反抗斗争的歌颂;这就充分体现了作家进步的思想倾向和美好的美学理想。凡是真正伟大的作品,都是要在揭露黑暗的同时,有对光明的肯定和歌颂;在否定一种腐朽东西的同时,能积极地肯定另一种进步的东西。——《水浒传》正是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

《水浒传》艺术创作上的成就,我们就谈两点:

1.情节曲折生动,跌宕起伏,摇曳多姿。

《水浒传》在情节的选择和组织上,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它并不过多地着眼日常生活琐事而是紧紧地扣住起义斗争的主题,组织了一系列富有强烈的故事性、戏剧性、传奇性的典型情节,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吴用智取生辰纲,杨志卖刀等等(因为篇幅所限,就不展开一一分析了)。

《水浒传》中的这些情节描写,总是为揭示人物性格服务。在紧张复杂的情节的逐步展开中,来刻划和表现各种各样的人物性格及其发展。作者常常是围绕着某一个中心人物的出场和行动,精心地安排一组组相互关联的情节;而每一个情节,都可以看作是这个人物的性格发展史;当主要情节完毕了的时候,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就活泼泼地站立起来了。譬如,为了塑造武松的形象,作者集中了十回的篇幅,连续描写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情节,随着这些情节的展开、连续和完成,一个正气凛凛、胆气巍巍的大丈夫形象,就立体式地立在了我们的面前。

2.人物形象深刻典型,既有鲜明个性,又有发展变化。

如果说《三国演义》写的是英雄造时势,那么,《水浒传》写的则是时势造英雄;是当时的现实社会土壤产生和造就了一大批英雄。对于这些英雄形象的塑造,《水浒传》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紧扣人物的身份、经历和遭遇,来刻划各自的性格。在具体手法上,人们常说的有:在矛盾斗争的激流中刻划人物性格,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各自性格,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来展示人物个性等,这些都不说了,我们在这里只想谈两点:

一是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水浒传》中写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物:雅士书生,富豪将吏,猎户渔人,屠儿刽子,三教九流,形形色色,应有尽有。作者紧扣人物的身份,写出了性格的多样。不但宋江、吴用、卢俊义、柴进等人与阮氏三雄、石秀、花荣等人个性各不相同,即便是性格大致相近的人,在大致相同的事件中,也能写出各自个性上的差异来。如第3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第52回写李逵拳打殷天锡,第28回写武松醉打蒋门神。这三场拳斗,都表现了三个英雄嫉恶如仇、抱打不平的可贵品质,但打的过程中展示出的三个人的个性,却迥然不同。鲁智深是不小心失手打死了对方,他粗中有细,因他是提辖,在社会上混过,知道打死人的严重后果,所以一边假意说对方装死,一边慢慢走开,待转过墙角,便一溜烟跑回住处,卷起铺盖,逃之夭夭。李逵莽撞,只图痛快;武松有意卖弄逞强,待到对方告饶,正好满足了他的自傲心理,便住手了。试想,如果殷天锡告饶,李逵是绝对不好饶他的,反而更要把他打死;而且在李逵雨点般的拳头下,殷天锡连告饶的空隙也没有。而当郑屠向鲁智深告饶时,鲁智深说:“咄!你这个破落户,若是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何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说罢又是一拳,将其毙命。这三个人都很粗鲁,但又各不相同。武松说自己是“粗人”,是想炫耀,是故作谦虚(你看他杀嫂前的准备工作,调查何九,让众乡邻作证等,何等精细,何等周密)。鲁智深说自己鲁莽,完全是一种自豪的口吻,特显了坦率的性格。而李逵却压根儿不承认自己粗鲁,这种不承认,正可以看出他淳朴、憨厚,显得天真无邪,妩媚可爱;如果换在别人身上,则显得矫揉造作,自欺欺人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