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女配一心学习[快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海王目标是宇宙星辰(18)(1/6)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1961年, 前苏联的尤里·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1963年,同样出生于前苏联的阿瓦莲京娜·弗拉基米罗夫娜·捷列什科娃, 为女性踏入太空拉开了序幕。

2003年, 伴随着神舟五号的顺利升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发射载人航天实力的国家。

虽然后起,却发展迅猛, 后来居上。

国内乘运载火箭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必须是空军出身, 有非常丰富的航空经验,在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之后, 才能被获准。

预定两年内发射的明日号却有些不同。

这次, 航天局在挑选宇航员时, 除了经验丰富的空军飞行员, 还特意为工程师预留了一个位置。

z国空间站历时五年, 即将组装完成, 在最后的关键时刻,需要一个熟悉空间站的工程师进入太空进行检查和维护。

当然,航天局手中也有很多备选名单, 比如周康文, 陈强……这些对航空航天有着丰富经验的老教授。

所以当看到姜喜月的名字出现在推荐名单上的时候, 连同庄严局长在内的几人都没有放在心上。

年轻人有理想是好事, 但也没打算选她。

姜喜月太年轻了, 现在也才仅仅26岁, 和历史上进入太空中, 最年轻的宇航员同龄。

就算不看年龄,姜喜月进入航空科技,开始接触航天技术也只有短短一年, 就算按照明日号发射的时间来看, 撑死两年。

而且还只是教授的助手。

研究生尚未毕业。

选她进太空进行机体维护,太冒险了。

可是很快,在他们对载人火箭和空间站性能调查的时候却发现,里面超过一半的项目,竟然都有姜喜月的参与。

她不仅包揽了火箭推进器的改装,还涉及了宇航员生活区的设计,甚至连国家空间站温度平衡问题,都是她解决了。

从年纪看,她是最小的。

但是论经验,就连周康文都比不上她。

还有谁能比她更熟悉空间站和火箭的一切?

发现这件事之后,所有人都沉默了。

最后是庄严局长一拍板,通过了姜喜月的申请,让她成为12个备选宇航员之一。

在此之后,还需要经过漫长的训练和审核。

不仅要提前适应太空中的失重环境,还需要对身体素质进行筛选。

江望野一直知道姜喜月有多想进入太空,所以这一些都是悄悄进行的,如果不成功,会让她刚失落。

为了这件事,他忙前忙后,往航天局和各大相关单位跑了好几趟,不断询问消息担心。

直到生日前一天,他收到了航天局的通知,才把这个消息告诉她。

这是他们之间的约定。

等到了太空,姜喜月要为她拍摄一张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球俯瞰照。

这份入选名单,可能是姜喜月这辈子,收到过最好的礼物。

没过几天,在体检通过之后,她进入宇航员训练中心,成为三位随行工程师之一,开始为进入太空做准备。

宋思雨和杨万辉知道她要成为宇航员后,一直紧张不安,担心出事。

他们好不容易才和女儿团聚,一分一秒都不想分开。

在地面上还好说,他们可以护着。

等上了太空,生死只能听天命。

姜喜月特意向11区领导申请了参观名额,带着两人在可开放区域参观了一遍,把各种航天仪器一样样解释给他们听。

听了一圈,这些仪器的设计里有一大半,姜喜月都参与其中。

姜喜月十分自豪道:“这些仪器都有我参与研发,到了太空中,只要它们正常运行就不会出事,你们还不相信自己的女儿吗?”

他们当然相信。

女儿有多么优秀,杨万辉和宋思云心里就有骄傲。

就算不相信其他人,他们也绝对相信姜喜月。

经过这次的参观之后,两人总算是稍稍放了心。

宇航员对饮食有诸多要求,从那天开始,宋思云就被开始天天钻研营养和厨艺,给姜喜月投喂。

第二年年初,姜喜月发表论文《关于空间站舱外泄漏羽流场数值模拟的研究》,针对空间站运行过程中,舱外氨气泄漏的发生,运用直接蒙特卡洛模拟方法进行模拟。

论文一经发表,立即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被翻译成不同文字流传。

两个月后,以这篇论文作为期间,姜喜月顺利完成毕业答辩,完成了研究生课程。

同时,航天局最后一批筛选名单也新鲜出炉。

姜喜月成为三名宇航员中的一人,获准打成明日号进入太空,负责完成空间站的最后维护工作。

此时,使用了她和周康文教授所研发的推进器的运载火箭,已经生产组装完毕。

距离发射时间不到半年。

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姜喜月一边完成宇航员训练任务,同时也没有停止对物理工程的研究,陆续发表了几篇论文,反响热烈。

设计了好几个针对航天航空的平稳性设施。

八月,明日号发射升空,举国瞩目。

作为航天员之一的姜喜月一露面,立即引起轰动。

航天员身份在此之前一直没有公开,现在人们才发现,竟然是姜喜月!

此时的姜喜月还不满27岁,刷新了女性踏入太空的最低年龄。

而且,她还是作为技术工程师参与航行,震惊世人。

她有什么资格参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