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清穿之皇太孙躺赢日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又是一年双十一(3/4)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日本天皇没有实权,幕府将军发来投降书,皇上也不会对日本赶尽杀绝,八贝勒和十四阿哥来到山东,一个和日本谈判,一个跟进长崎岛屿的军事防务,皇上也准备带着弘星回去京城。

临行之际,弘星看到这位幕府将军,垂头丧气的模样,眨巴眼睛。

弘星本想告诉他,“蚊子和狗狗不一样。蚊子吸人的血,人打蚊子,这是互相伤害,只看谁手快。不需要判人的刑……”可是弘星看着他的模样,莫名觉得,什么话都不应该说。

弘星在长崎第一次感受到失败者的眼泪的滚烫。

失败了,就是这样子。

一个人和一个人的比斗,一个家庭和一个家庭的比斗,一个国家和一个国家的比斗……失败了,都是这样。

可是人和人之间怎么可能没有比斗?弘星爱每一个人,喜欢每一个人,同情每一个人……可他首先是一个强大的巴图鲁,长开双臂迎接胜利。

皇上面对乖孙儿的表现,心里头乐哈哈地,那个美哦。敢于胜利,也是勇气,莫大的勇气。

汇聚山东的各地方官员们一个个的,眼望他们的小殿下眼冒小星星。甭管是什么地方的官员,甭管平时怎么为了自己的家乡怎么闹腾,到对外的时候,那就是一致。

对于大清国的未来,也一样。

日本方面的军队该怎么管制,各方诸侯该怎么打压分化拉拢,都有专人负责。很多人都说,这一次大清打疼了日本人,打怕了日本人,狠狠地打服了日本人,至少日本会老实一千年。

弘星听着,只笑。

时间充足,弘星在青岛等等地方玩啊看啊吃啊喝啊,尽情尽兴,一路北上回京,正好赶在腊八节的时候。

腊八腊八,过了腊八就是年,一年一岁一团圆!腊八节的节令食品,除了腊八粥,还有腊八蒜、腊八面、腊八豆腐等等,弘星出去大半年回来京城,那个亲切啊,看什么都看不够。

听四九城的人说话,都透着亲切劲儿。

体会体会四九城人“天子脚下”的局气局气的小气质,更是亲切。

为人仗义、豪爽大方,与人共事时说话办事守规矩,既不怕自己吃亏,也绝不欺负别人……这是和其他地方完全不一样的气质。

皇太后瞅着重孙儿对四九城的亲近之情,乐哈哈地笑,皇上心里琢磨着他们这一代一代的对关外的疏远,小无奈,却也没奈何。

无他,皇上也是在这四九城出生的啊。

外头大雪纷纷,皇上和大臣们在南书房用着腊八粥,乐哈哈地感叹:“朕这一趟出去啊,有一个深刻的感触——人的出生地,成长地,家庭环境,对人的心性、性情、人品……影响太大,太大。”

“预计三到五年这路可以修好,到时候啊,北方人去南方,南方人来北方,过个百来年,这南北互骂的场景应该没有了。”

阿灵阿、揆叙等人立即从鼻子里喷气儿,李光地陈廷敬等人只管低头喝腊八粥,嗯,真好喝真好喝。那什么“鞑靼蛮夷”是什么,忘记了忘记了哈哈哈。

皇上对他们的眉眼官司不在意,皇上现在底气十足心胸宽大:“地域区别当然还是会有,贫富差距也有。不过应该也就是单纯的地域区别,和人无关。这也是好事儿。”

“李光地,你说说,宁波商会和福建商会的事儿。”

李光地心里一乐,他就知道皇上的这碗腊八粥不是那么好喝的。

李光地放下手里的小瓷碗和调羹,正经行礼笑哈哈地回话:“回皇上,今年秋天,宁波会馆和福建会馆在上海为建馆之事争执厉害,谁也无法平息纠纷。恰好臣经过上海,臣是福建人……”

“但是臣对这等大纠纷向来只讲道理,谈到会馆之事,只说:‘地是别人的,争什么呢?’一开始福建文人听后颇多不满。还有那宁波会馆的文人得知臣是福建人,赶忙派人去见臣,礼数频频,称是误会等等。

臣客客气气地表示: ‘吴越比邻,地近你们,望多照顾。’最后福建会馆的人既不敢争,宁波会馆的人也不再阻挠。”

阿灵阿、揆叙等等人一起看李光地,就觉得这李老头儿居然不给他的乡亲争利益忒心硬。

其他人有的感佩,有的叹息。皇上乐呵呵地笑,正好一碗腊八粥用完,一擦嘴巴:“那些福建会馆的文人学士啊,见到晋卿,不知道怎么暗自欢喜:李光地大人正是福建泉州府安溪人。论亲说故,福建人有了靠山哦。

然而我们的晋卿就是不偏不倚的人,一场纠纷就此淡然平息,坊间多了一个美谈。”

皇上夸奖完,除了李光地本人苦笑,都哈哈哈笑。

皇上也笑:“商会……哎,这地域之分带起来的,除了互骂和互相保护之外,还有偏见。各个地方的人都有优点,嗯,这也是朕这一趟出去的新体会。”

各位大臣:“!!!”

皇上您要开始整顿大清商业,您就直接说了呗。我们也都清楚,现在作坊要起来,商业要起来,商人这一方面的管制必须要跟上。

皇上示意小太监给他再添一小碗腊八粥,吃的非常满意、满足、舒心:“匠人学院的事儿,办得好。匠人,商人,农人……不管什么时候,以农为本,以匠为要,要给予农人和匠人更多的生活保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