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世界一级基建狂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24 章【修】(2/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说律风不近人情,他凝视无人机拍回的表情,又透出一丝温柔。

说律风严肃认真,他脸上时不时露出浅淡笑意,又好像操控无人机,只是他的一场玩耍。

终于,那架悬停在半空中的无人机,慢慢的飞了回来。

丁鸿达抓紧时间,问道:“律工,你是用无人机查看乌雀山大施工情况吗?”

“嗯?”律风捡起无人机,表情格外诧异,“你还在?”

丁鸿达搓了搓被寒风吹得冻僵的脸颊,“啊,我还在。”

这位设计师,根本完全把他给忘了。

律风习惯了身边来来去去围观的人。

但他没想到,丁鸿达被冷落在一旁,没叫高总工给换个采访对象,还真的安安静静站在他身边,看完了他无人机取景全过程。

没怎么在山里冻过的记者,脸颊冷得发白。

律风带着人往工棚里走,给他倒了一杯热水算是招待。

无人机刚放桌上,律风又出去了。

丁鸿达捧着热水,以为律风只是出去一下就会回来,谁知道,他一出去,好久都没有看到影子。

“老师,律工呢?”丁鸿达冲出去,随便逮着戴安全帽的人就喊“老师”。

项目经理打量他:“你就是《中国新闻》的记者?律风收相机去了吧。”

“收相机?”

正问着,他就见到律风提着三角支架和相机,慢慢从坡下走上来。

丁鸿达是不指望律风能跟他解释来龙去脉了。

他赶紧抓着项目经理问:“那台相机是工程记录用的?”

项目经理哈哈笑,“那是我们律工拍桥用的!”

爽朗健谈的项目经理,解救了年轻的丁鸿达。

律风拿着相机就回到工棚,全靠项目经理一边看律风整理影像,一边给记者说明律风在做什么。

“我们开始建设主桥,律工就会如实记录整个桥梁的建设情况。”

项目经理见记者惨兮兮的,赶紧召唤他,“你来看,这是昨天四点到今天四点的记录。”

丁鸿达礼貌伸头,就见律风鼠标迅速的拖过进度条,枯燥无味的桥梁建设过程,出现在屏幕上。

除了工人们的身影来来去去,整座庞大的乌雀山大桥,根本没有任何变化。

他感慨道:“拍这个是工程要求吗?”

“不是。”律风难得回应记者的话,“是我想做剪辑。”

丁鸿达绝对没有想过,“剪辑”这种专业词,会出现在律风口中。

桥梁工程师和设计师们,在工地应该忙得无处休息,更不可能有什么业余爱好。

然而,律风一个设计师竟然要做剪辑?

丁鸿达惊了,“你要剪辑什么?”

他说:“当然是剪辑乌雀山大桥建设的全过程。”

随着他的话语,电脑屏幕上出现了一段视频,取代了刚才毫无变化的枯燥记录。

漆黑深邃的绿色山谷,建筑工地灯火璀璨,车来车往。

那些橙色亮光,仿佛汇聚而成的细细河流,注入中央庞大又宏伟的桥身底座。

丁鸿达看得出来,这是大桥盘旋上山的基座建设。

一个桥基一个桥基的前进,代表着乌雀山大桥工程严谨的建筑规划。

可他想不到,这么按部就班的建成过程,在快速的时间进度之后,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欣欣向荣。

没有朋克摩登的音乐,他的血脉都随着屏幕上的画面跳动。

等到短暂的视频结束,丁鸿达看向律风的眼神都透着不可思议。

他不能确定律风是不是最伟大的桥梁设计师,但他无比确定,律风是他见过最有天赋的艺术家!

如果不是艺术家,怎么能将枯燥乏味的建筑现场,拍摄得如此有趣!

他的声音激动,“律工,你做的这个,有没有考虑过发到网上?”

“你想发?”律风偏头看他。

“当然!”丁鸿达一腔热情未灭,“这就是我们的艺术!”

即使律风不在意克里姆的评价,但是媒体人特别介意。

在各种敌在XX的论调之中,每一个媒体人都恨不得自己扛起长镜短炮,拍摄出全世界最美的战船军舰歼击机,剪辑出全世界最美的山河湖泊落日圆。

丁鸿达没有这个能力,可他见到了律风的剪辑,立刻就想让所有诋毁乌雀山大桥没有美感的人,亲眼见见这片乌雀山。

于是,在他的激动请求下,律风重新磨了磨剪辑,交给这位记者自由发挥。

不到两天,《中国新闻》的官方账号,发出了乌雀山大桥的第一个视频——

也是观众完全相信不到的视频!

那不是什么采访,更不是什么埋头苦干三百天。

而是漆黑夜色之中,无数橙色溪流,缓缓汇入大桥建筑现场,好像四面八方涌来的血液,激活了一条沉睡的巨龙。

它的尾巴亮起微微火光,然后顺着背脊,一路盘旋而上。

亮眼璀璨的灯光,点燃了它庞大的身躯,再逆流复苏,扬起了巨大的头颅!

从夜色铺开的画面,渐渐进入了光亮熹微的早晨。

一座匍匐山崖的钢铁巨兽,长出了尖锐的牙齿,衔起一轮红日,等待明天!

这样美好又惊喜的视频,迅速得到了无数网友的转载。

每一个生活在城市的人,都见过灰尘扑扑、蓝棚遮挡的建筑工地,却没见过如此瑰丽壮阔的桥梁建设。

那些卡车的灯光,那些建筑基地的吊塔,那些循着乌雀山引桥盘旋而上的桥基,好像萤火虫般融入了乌雀山大桥的躯体,又给它带去全新的生命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