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逆袭之乡村建筑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2章 良性循环(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有的孩子功成名就,却累于原生家庭的负担,负重前行,活得很累。

有的孩子鲤跃龙门,觉得终于到自己享福的日子,直接和原生家庭割裂,成了众人眼中的白眼狼。

……

卫煌的父母选择的就是只生一个,因为在卫煌出生的时候,读书的重要性开始体现,计划生育作为国策也在全国推广。一家人的力量有限,那就集中力量培养好一个小孩,让他走出大山,去见到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卫煌觉得这是父母做得最明智的一个选择,也是他相较于同村其他人很幸运的地方。虽然起步很低,他至少读完了大学,见到了更广的世界,也留在了城里工作。

等以后赚了钱,他就可以回报家庭、回报父母,让他们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老有所养,劝有所教,这才是人类社会良性的循环。

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际遇,对于人生的选择也是不同的,正是这些不同的选择才构成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如果想法都想同,这个世界反而单调机械了。

卫煌记得以前在一本书上看过一个研究,说蚂蚁在搬动食物的时候,面对大的食物是众多的蚂蚁一起协作,可是朝各个方向使力的蚂蚁都有,简而言之就是有一部分蚂蚁不仅是在做无用功,还是在拖后腿。

但最终这个食物还是会被搬入蚁穴。

给每种选择一个空间,给每种言论一个开口的机会,在讨论中分辩对错,在实践的检验中求证真理。

卫煌有时候想着这些问题也会陷入矛盾。

为什么和有些人的交流是无意义的?

无数次的论证和思考后,他总算明白了一点:对话的前提应该是同等的,彼此都应该是客观而不是夹带私心的。

两个素质不一样的人,素质低的就如同井底之蛙,无论井外的人如何给它说外面的世界是多么辽阔,它都看不到,眼界决定视界,而视界限制了它的想象,令其无法领会外面的世界是多么壮阔。

和这样的人讲的再多,无异于对牛弹琴。

而有的人虽然见识广,心里也清楚,却因为屁股太歪,说话时就没有客观的立场。

所以与其浪费时间去辩论,还不如多做事,用行动来佐证,用行动分辨事实。

杨主任所讲的这个观点,抑或是对的,抑或有局限,都不是卫煌现阶段的人生经验能判断对错的。

即然不能评判,那就没有讨论的价值。

卫煌要做的事就是在有限的预算范围里,把这个项目做到尽善尽美。

杨主任又道:“你也不要有太大的压力,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就不做,我们的核心就是建烤房和育苗大棚,其他都是辅助内容,有没有都没有关系。”

喜欢逆袭之乡村建筑师请大家收藏:(m.xinzz.org)逆袭之乡村建筑师最早小说手机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