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4章 逆鳞(2/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这些曾经凶悍嗜血、杀人如麻的后金勇士,此刻皆不成人形,像木偶般任由战兵摆弄。

正对着刘招孙方向,从城楼至御道前方,由少及多,梯形站立着随行扈驾的大汉将军,他们身材魁伟,俱执金瓜,佩弓矢,披金甲金盔帽。

刘招孙不去关注大汉将军铠甲上的金光,只对他们站立的队形颇感兴趣,看了片刻便明白过后,从城楼往前,大汉将军的人数分别为:四、八、十六、三十二·····

部尚书黄克缵阔步走出文官阵列,来到跪倒在地的后金俘虏身前站定,缓缓展开一道奏疏,也不管这些化外之地的蛮子能不能听懂,大声开始宣读起来。

刘招孙听出大意是说这些后金俘虏触犯天地,屠戮生灵,即便皇上仁德,亦不能宽恕。

宣读完毕,兵部尚书转身向城楼之上的万历皇帝再次行礼,正气凛然道:

“建奴跳梁,负我皇恩,沦我城池,屠我军民,属十恶不赦,臣及刑部大小臣工皆以当斩不饶,叩请圣裁决断!”

城楼御座之上的万历大手一挥。

“拿去!”

大明皇帝的天语纶音为近旁两个武官传达下去,接着大喊拿去的是最靠近城楼的四名大汉将军,然后传递给前面八人,然后是十六人,直到靠近刘招孙他们时,已经是三百二十人震耳欲聋的齐呼:

“拿去!”

刘招孙身后走出一队战兵,他们立即将俘虏排列整齐,手持重刀就地开始行刑。

刘招孙亲自将斩下的一百多人头堆放到刚才那两千多颗首级堆上,两千七百颗面目各异的人头堆成个小小山丘,礼部和刑部的官员会在献俘结束后,将它们筑成京观,供京师百姓观看。

再次向御座之上的万历皇帝跪拜后,老态龙钟的方从哲开始向皇上奏报开原守军战果,不等他奏完,兵部、礼部两位尚书便等不耐烦,立即为刘招孙等人请功。

万历皇帝大手一挥。

“准奏!”

刘招孙的职务,直接由参将升为开原副总兵,署都指挥同知,授宣武将军。

这样以来,刘招孙不仅拥有更大的统兵之权,从此更可以名正言顺治理开原周边卫所。

朝廷认为,刘参将今年还不满二十岁,过于年轻,虽立此大功,然而直接升为总兵,升任都指挥使,资质浅薄,未免贻人口实,且与祖宗法制不符。

须知,此时大明九边各地的总兵官,年龄都在四十以上,即使是当年李如松这样的将门子弟,有父亲权势加持,加上皇帝恩宠,被火线提拔为山西总兵官时,也已三十三岁。

不过,以刘招孙目前在开原的权势人望,无论担任总兵还是副总兵,指挥同知或是指挥使,并无什么本质区别。

对此,兵部和皇上都看得通透。万历虽然吝啬,但却一点不傻。

眼下萨尔浒大败,辽左危急,正需刘招孙这样一位独揽大权,文武兼备的帅才顶在最前面。

康应乾、乔一琦两人都被升为辽东巡按御史。

所谓巡按即代天子出巡,“大事奏裁,小事立断”,俗称“八府巡按”,权势极大。

当然,以目前辽东之形势,康、乔两人估计也就只能在开原周边巡一巡,其他地方管不了也不敢管。

其余各将官各有封赏。

刘招孙率众人跪拜五次,磕头三次,扣谢皇恩。

宣捷献俘仪式很快结束,邓长雄、王二虎两位千总率部下退出皇城,仍旧回瓮城驻扎。

大太监卢受笑吟吟的带着刘招孙,进如紫禁城,刘招孙心想自己终于可以近距离接触万历皇帝。

~~~~~~~~

乾清宫西暖阁,刘招孙跪在地上,按照卢受给他的叮嘱,皇上未问话时,不可抬头。

兽炉里噼里啪啦燃烧着火炭,万历皇帝坐蜷缩在御座上,伸手在兽炉旁向火,卢受远远站在两人身后,脸色平静的望着刘招孙。旁边还站着熊廷弼与方从哲。

刘招孙刚进来便觉有些燥热,给皇上跪下后,额头竟有了些汗珠,他也不去擦拭。

昨日听闻万历偶染风寒,看来是真的了,否则也不会此时还在用炭炉取暖。

正在胡思乱想,耳边传来个沙哑微弱的声音:

“刘总兵起来吧!”

刘招孙诧异皇上身体竟如此虚弱,说话感觉像是风烛残年,随时都要离开人世。

不过此时,刘招孙也不能给万历望闻问切,给老皇帝把把脉,问问诊,再问问他看是不是吃了哪个无良太医的药方子,才弄成这样。

“朕无事,”

万历像是看穿刘招孙心思,淡淡说道。

“只是前几日倒春寒,风寒之疾又犯了,”

刘招孙连忙道:

“皇上万金之躯,当保重龙体,如此才为社稷之福,大明之福!”

万历瞥了刘招孙一眼,看他样貌俊秀,微微点头,想说什么又咽了回去,过了一会儿,才道:

“刘卿前番浑江血战,这次又守住开原,击杀建奴无数,想必奴酋已是胆寒!卿为朕立下如此大功,据兵部回话,全是真夷首级,朕心甚慰,”

刘招孙连忙又跪倒在地,回道:

“全赖皇上洪福眷佑,经略大人运筹帷幄,及时救援,三军将士浴血杀敌,此战浙兵、白杆兵伤亡殆尽,每每思之当日惨状,悲痛难忍·····微臣不敢居功。”

在前面站立的卢受不停朝刘招孙使眼色,示意刘招孙不要再说下去,方从哲也咳嗽两声,朝熊廷弼挤眉弄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