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六零小仙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78(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当然,粮种捐成功的人,好事也不是白做的。

依据总理出的主意,给每人当场分发一枚主席的红像章,上面有主席的小头像,百姓们就稀罕这个,拿到的人带出去都是一种身份和精神的象征。

百姓们家里若是有一枚这样的红像章,那都是十分骄傲的事,戴着去上班很是时髦,一时受到无限追捧。

有人为了能将红像章拿到手,特意从城外乡下亲戚家换来粮种,交上去后心满意足地捧着红像章回来,自我感觉十分值得。

像这样做的人不少,京都城没用多久就收了一批粮种,经主席核准后快马加鞭地送往刘部长手上。

而后,京都城收粮种的官员们开始转移阵地了,城里被撸了一层羊毛,接下来该是乡下了,希望能撸出第二批羊毛,额,是粮种。

全城齐心协力捐粮种这事上了广播和报纸,主席在全国人民面前做了表扬,引得其他未在灾区的城镇争相效仿,做主席口中的社会主义积极接班人。

这下,不光刘部长受到了应援而来的粮种,其他几位灾区负责人也收到了,可他们又没有能缓解旱情的办法,收到也没用,估计只能当粮食吃掉。

但是这是全国人民的心意,是人家勒着裤腰带捐出的粮种,他们要是真有胆子敢给吃了,等曝出去后怕不是要被人民群众的唾沫星子淹死。

只有刘部长,有荣锦这位小神仙助阵,旱情已经解决了小半个省,逃荒的灾民已经有部分可以回到家乡补种秋季庄稼了。

消息传到其他几个同僚耳中,纷纷忍不住派人过来厚着脸皮取取经,看到底是怎么缓解干旱的。

别姓刘的都解决完了,他们还在裹足不前,回京说出去丢不丢人,他们自己想一想都害臊。

这个经验嘛,刘部长还真没法说,总不能把荣锦交出去吧,只怕出得去回来就不一定喽。

不过,解决灾荒问题是他们共同的目标,刘部长不可能放着不管,毕竟灾区百姓都等着呢。

因此他只说等忙完他负责的省份,就会去给同僚们帮忙,但具体怎么帮忙的,什么重点消息都没透露。

收到答复的几位负责人又气又羡慕,却也无法,只能先把粮种紧着刘部长那里用,等到他们这边旱情得到帮助有所缓解了,再说粮种才有用,不然地里都旱成块了,种啥都白搭。

荣锦跟着刘部长出去了十几趟,早上走晚上回,每次都有李婆子陪着,忙忙碌碌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等到夏末的尾巴梢上,以李家村为中心,下雨的地方站了他们所在省份的大半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些等待着回家的逃荒者开始被军人们一批一批地送回去,紧跟其后的是一车车的粮种,让大家伙都看到了生活的盼头。

众人回乡的心情更为急切,没有一个耍无赖赖着不走的,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家的狗窝。

他们的房子、他们的土地都在家乡,那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如果在家能有吃的饿不死,谁愿意背井离乡躲躲藏藏地过活。

车队浩浩荡荡地回去,流落在外面没被搜罗到或者离的太远的逃荒者们看到了解情况后,纷纷流泪满面,开始一波接一波地往家赶。

他们以为旱情都缓解了,那他们也回去等着发粮种种地去,可别回去晚了误了农时。

其实只是缓解了一部分罢了,刘部长仍然任重道远,肩上的担子不轻。

眼看着大多数逃荒者误以为所有的旱情都被解决,都开始还乡,刘部长加快了脚步。

荣锦这边之前是三天一帮忙,经过刘部长过来商量,变成了一天帮一次,在之前下雨面积的基础上又下了几场。

随着干旱缓解的区域越来越大,边缘处距离李家村的距离也随之越来越远,小卡车的速度已然不能保证一日的来回。

荣锦势必要离开一段时间了。

喜欢六零小仙女请大家收藏:(m.zzxiaoshuo.org)六零小仙女最早小说手机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