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女尊之宠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撑腰(1/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魏悯在刚得知淮国公侵地案的时候, 就提前做了赋税计划, 期间私下还找蒋梧阙一同讨论过实行后的种种可能。

如今, 皇上让魏悯交个计划, 三日后, 她就把折子递了上去。

魏悯的法子简单又麻烦, 她提出重新清丈土地。

魏悯的提议在朝上遭到左相等人的反对, 她们认为此举乃是下策,费人费力不说,还并不能真正解决民间赋税不均的问题。

魏悯条理清晰的跟蒋锟钧列举了此法实施后的好处, 清丈田亩后,贵族、缙绅地主不能再隐田漏税,到时候朝廷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掌握全国的额田, 有利于赋税。

蒋锟钧被魏悯说的蠢蠢欲动, 有心想用她的法子,但左相等人又持反对态度, 于是她想了个折中的法子, 让魏悯在朝堂之上立下保证, 如果此举不能取得效果, 日后不许再提丈量土地之事。

这个保证对左相等人来说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更没有什么实际好处, 但难就难在,这是皇上顾忌她们脸面给的台阶,如果她们不踏上去, 那就是给脸不要脸了。

魏悯知道仅靠清丈田亩还不能彻底改变赋役不均和胥吏盘剥问题, 如果不进一步改革赋税制度,就无法保证国库的稳定增长,将会有更多的贫民倾家荡产,不利于社会的安定。

赋役改革是一个十分棘手的事情,一旦过多触犯权宦士族的利益,弄不好就会引起强烈的反对,到时候蒋锟钧偏向士族,那自己的所有心血就会前功尽弃。

好就好在,两年后,全国土地丈量完毕,额田比三年前多出百万余顷。额田增加意味着赋税增加,恰好能弥补国库空虚问题。

第一年时,蒋锟钧就已经略微看到此举带来的切实好处,心中大喜,同时因刘瘟被人揭发贪污国库银两秋后处死,她便封魏悯为户部尚书,许她继续推行赋税改革。

魏悯此后又简化了赋役的项目和征收手续,使赋役合一。

这一系列改革见效并非一时半会能看到的,但清丈土地和改革的缓慢见效,让国库存银存粮大幅度增加,达到蒋锟钧登基以来的最高。

第三年春,蒋锟钧说魏悯公务熟稔,调度有当,特调政事堂,任参知政事。

参知政事,自古以来有副相之称。

魏悯回京,满打满算不过才三年,却从正四品的大理寺卿,一路升至正二品的参知政事。

同时皇上特赐一座四进四出的大庭院,赏赐良田多亩,以示帝宠。

阿阮从去年刚换的三进院子搬到新宅子时还有些嫌折腾,但等看到对面住的是谁之后,顿时没了任何怨言。

八殿下蒋梧阙,就住在魏参政的对面。

封禹送的那块小叶紫檀的牌匾自然随着主人一起挪到新魏府,由十八亲自指挥着人挂上去。

十八最近人逢喜事精神爽,做事也格外有干劲。

她和二九这三年来存了不少钱,正准备把他在竹城的爹爹和妹妹接来京城,屋子已经买好,就等着人过来,好办她和二九的事了。

一年前,阿阮得知两人在一起后,跟魏悯商量了一下,将刚来京城时住的那套二进二出的院子买下来,作为礼物送给了小两口。

二九捧着地契,哭的上气不接下气,感动之余差点说出‘以后不出嫁人,就留在主君身边伺候他一辈子’这种话,吓得十八忙拉他一把,止住他未出口的话。

她和二九都是大人和主君的人,哪怕成亲了,以后也还是要住在魏府里伺候的。那院子不过是给爹爹和妹妹住,她和二九偶尔回去一趟罢了。

十八觉得京城书院更好,有利于二九他妹妹念书,就和他商量把人接过来。见二九点头后,十八立马派人去把两人接过来。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得等老丈人过来二九才愿意嫁给她。

二九说他娘不在了,爹爹费力把他拉扯大不容易,如今要嫁人,怎么都得他老人家亲自看着。

十八盯着二九,都盯三年了,亲眼看着她的小矮个这几年个头拔高了些,模样越长越好看,内心早就有些忍不住了。

这段日子,十八除却接老丈人的事,也很忙碌。

魏悯升为参政又乔迁新居,双喜临门,前来送礼的人数不胜数。

十八盘点了下各府邸送来的礼物,等看到站在一侧模样含羞带臊的两个美人后,眉梢微挑。

十八拿起一旁的礼单,扫了一眼才发现这两位是淮国公送来的。

老淮国公处死后,国公之位由其嫡长女继承。新淮国公记恨大人处死她母亲,削了国公的权,觉得大人是踩着她娘的尸体才得来今天的位置,心里一直和她不对付。

可她一个没什么实权的国公,再怎么跳脚都不被大人看在眼里。

大人三年来,身边只有一个主君,她宠夫之名京中尽知,淮国公明知如此,还送了两个美人过来,估计就是想故意送来恶心她的。

国公送的礼物,而且送的还是活色生香的美人,没有退回去的道理。十八只能合上礼单,让人把两位公子领去后院。

两人被领走的时候,眼底是藏不住的喜悦,觉得自己以后说不定能做个侧侍。

不说魏参政模样好看本就是京中男子的心上之人,就说她那不可限量的前途,也是诱人心弦的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