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八十年代翻身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二十八 章(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这是上哪儿去了呢?”

她抿了抿唇,王建国正回身关门,橄榄绿色的军装沾了灰黑点点,脸上也蹭了些,显然刚才是搬煤去了。

其实刘文娟知道对门在搬煤,但她不知道自己男人也一块搬去了,想起今早姜宁今早似笑非笑撒出的软钉子,她十分不喜。

“嗯,东子他家不是刚买了蜂窝煤吗?刚一块给搬上来了。”王建国随口答道。

“就买这点子煤,咋那么多人搬呢?”

刘文娟形象一贯柔弱,说话轻声细语,不喜也没表现出来,只垂头摆菜,细声细气问了一句。

“咋就不多人搬了呢?”

王建国皱了皱眉头,“咱家前两天买蜂窝煤,许卫国他们不是也帮忙了吗?”

他语气硬了些,刘文娟立即不吱声了,两人结婚快五年,孩子生了两,不过之前一直分居两地,实际不算太熟悉,她是依附男人生存的女人,自然不敢违逆丈夫的意思。

“军属区邻居不同村里的,咱们都是战友,团结友爱很应该的,你们作为军人配偶,平时也应该互帮互助。”

王建国知道他媳妇胆小,说着说着语气就软了些,“喏,这是东子媳妇刚做好的卤鹅,斩了些给我们几个尝尝味道。”

“还有卤汁,你去厨房斩了今晚吃,”

刘文娟重新抬头,见丈夫手里端着个搪瓷小盆,上面一截卤鹅,大概能有两斤,胸口憋的那口气才散了些。

旁边两个孩子也瞅见了,立即欢呼。

女孩四岁,男孩两岁多,都馋嘴的年龄,他们本来跟很少见面的父亲不熟悉,怯怯不敢上前,现在也奔上来搂住父亲的腿。

“吃,我吃。”小男孩吮了吮手指,指着香喷喷的卤鹅,哈喇子都要掉下来了。

“好,爸爸让你妈给斩了,今晚就吃哈。”

王建国看着两个瘦小的孩子,目光难掩怜惜,他工资不低,可惜老家负担更重,孩子平时连肉都少吃。

他将搪瓷盆递给刘文娟,看着同样瘦削的妻子,心软了软,“你跟孩子多吃点儿。”

媳妇这些年在老家照顾爹妈孩子,也是不容易。

*

次日姜宁起了一个大早,起床号一响,她跟丈夫腻歪半响,就起了。

早饭是馒头,昨晚发上的面,蒸十来分钟就好了,再热了昨天剩的卤鹅,炒点邻居们送的菜心,十分麻利做好了。

她动作迅速,也不要丈夫帮忙,赵向东就倚在厨房门口,静静看着她,嘴角的弧度一直没下去过。

吃了早饭,两口子一起出门,赵向东往里她往外。

姜宁直奔后勤车停靠位置,她兜里揣着钱票,手里拎着采买单子,打算今天就把家里缺的东西,年货,以及暖房需要采购的肉菜都买回来。

廖小山老何都在,她笑着打了招呼,又说:“你俩今晚到我家,一起吃个饭。”

“好嘞,那嫂子得多做点饭,我吃得老多了。”

其实两人昨天就被赵向东通知过了,再次笑着应下,廖小山还不忘耍耍嘴皮子。

“行,你只管敞开肚皮吃。”姜宁长得秀气,不过语气豪爽十分大气。

这不扭扭捏捏的性子,大合廖小山两人的脾气,两汉子都不是弯弯绕的,这短短时间里,姜宁已跃升为他们对家属区观感最好的嫂子之一。

到了杨市停靠点,连向来寡言的老何,也嘱咐道:“嫂子你买了东西就拢在一起等着,我们进去搬就行。”

“那好。”

挥手与热情的兵哥告别,姜宁直奔自由市场。

杨市这自由市场比她想象中还大,农家种的菜养的老母鸡,捡的鸡蛋捞的鱼,米面粮油,各种各种都有。而且据一个大娘说,每天都有农民杀了年猪拉过来卖,他们一早开工,大概十点十一点能到。

除了农民土产品以外,还有各色常驻小摊,水饺馒头包子汤面,还有火柴肥皂二手书籍等等,各种小商品。

据那大娘补充,这市场一早到晚,都热热闹闹,摆摊和买东西都不缺。

这可是比林县上了不止一个大台阶,附近还有供销社等国营单位,某些需要票的东西,也在左右。

姜宁转了一圈,觉得太便捷了,她需要的东西两三小时就能买回来。

非常好。

只是这样的话,那她今天的空闲时间是不是有点儿多,毕竟后勤车三点半才回去。

要不,她先到其他地方转转,也好为不久后的创业,先考察一下市场。

喜欢八十年代翻身记请大家收藏:(m.xinzz.org)八十年代翻身记最早小说手机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