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魔将之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6章 045诗文传情(1/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富阳医药司内,糖葫芦已经脱离生命危险。蓉雨便也不再亲自看护,让两个学徒去照顾他。

这一日,她正坐着,拿着那张写有“蓉雨,我爱你”的纸发呆,却听水盆边铃铛剧烈响起。她以为是星辙又有消息,赶紧过去。等了一会,水中的纸却毫无变化。就在她转身要走的时候,铃铛飞到半空中,铃铛下面冒出一个圆形冥道出口。星辙抱着一个西瓜般大的蛋从里面倒出来,落在地上,吐着鲜血。

蓉雨赶紧过去扶他,关切地问:“师兄,你怎么样?”她仔细检查星辙周身,却没有发现伤病,但星辙生命迹象却十分微弱。

星辙喘匀了气,听到蓉雨的声音。什么也没说,放下手里的蛋,把蓉雨抱在怀里,静静流着泪。蓉雨被他这个举动微微惊到,僵硬着身子被他抱在怀里。听到他像是在哭,也不知道怎么办,只是温柔地也环住他的腰,小声地问:“师兄?”

抱了很久,星辙努力直起身来,咳嗽着对蓉雨说:“我藏在这里的事不要告诉任何人。我的魄散了,需要调养很久。”

蓉雨问:“那要多久?”

星辙黯然:“快则十几年,慢则几十年……”

这时候蓉雨才注意到星辙眼睛不对,看上去并无损伤,却完全没有神采,也不会动。她问星辙:“师兄,你眼睛怎么了?”

星辙摸着她的脸:“眼睛啊?嗯,已经看不见了。”

另一头,昭水上任樊川太守,洪流,包斩,冷屠三人缴械出城投降。

本以为与樊川百姓有旧恨,此番上任会阻力重重,没想到老百姓根本没怎么记得那件事,都忙于劳作,无暇关心政事。昭水庆幸百姓不记仇,没来拆台闹事,却又发现百姓们都过得恍恍惚惚浑浑噩噩,自己上任讲话时没几个人来,走在樊川大街上也满眼荒凉萧索。

樊川久经战事水患,经济很不景气,农耕能力低下,可以说是百废待兴。昭水想过改革,动员过几次,想要改变这种现状,百姓的反应却都有气无力。结果昭水空有想法,无法落实。做了很多,收效甚微。很多时候,想法很好,实施起来,却跟预想完全不同。总结了一下,还是老百姓没动力,过一天是一天的混日子。

“不行不行,得让他们信任我。不能让我这个太守成个摆设,有力使不出。”

这么想着,昭水开始寻找治理良策。樊川城内博学之人早已逃荒出去,并没有一两个策士或者有识文官。星辙又联系不上,放出去十几只信鸟全都有去无回。昭水不会用湿显纸,那个咒语太麻烦他总是记不住。没有办法,只好自己拿起《安平策》读。读了几页,全是讲治国安天下的,像是什么“治国施以仁,苛政如虎。”或是“君当躬身,委身民间,觉民情,感疾苦,方知体恤。”之类云云。

找了几页没有找到对应樊川这种情况的描述,基本在讲怎么当皇帝。昭水气馁,不再读这个。结果,众里寻他千百度,答案却在《玄学手记》处。昭水在读星辙写的书的时候,看到里面提到他治理柴城的一些感悟,里面说:“民愚且懒,贪小利不顾大义。当恩威并重。施以恩惠,则民心归至,号令不爽。加以惩戒,则满城畏惧,未敢逾越。然则恩威有度,恩多则民***靡傲慢,法厉则民愤,刁突相加。故而,恩不过满,罚不至重。”昭水大喜,感慨踏破铁鞋无觅处。于是上书朝廷,调来大米十万担,红薯三十万斤,挨家挨户发放。讨好奏效,百姓感恩戴德,竟然忘记昭水招水,改口叫他米薯老爷。

昭水抓住时机,发布多条法令,改革法制,促进农耕,发展经济。百姓看在大米红薯的面上,安心照做。昭水每日喝茶巡视,心中美满,等着樊川产业蒸蒸日上。

处理好了正事,唯一有些遗憾的就是自己孤身一人,既联系不上星辙蓉雨,又想念夜昙。赵国降将跟自己熟络不来,没有朋友作伴,终日形单影只。无聊之至,习武打坐之余,诗兴大发,时不时写几首打油诗。他独自游历城外樊山,爬到山上亭台,看到云雾缭绕,风景宜人,闻着阵阵桂香,心情大好。便坐在亭中,自斟自酌,喝酒到夜深。喝得微醺,随口吟一首词:

雁阵凌乱,月下闲云西风吹断。

星辰易换,八月将去桂香淡淡。

晚霜梦里寒,唯此最心酸。

孤影相伴何人可堪,那人隔我万水千山。

吟完十分不满意,格式对仗豪不工整,平仄大乱,韵律难听,还满是怨妇腔调。昭水胸中氤氲出一种难言的思愁,十分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鼓起勇气向夜昙说出自己的心事。

“大丈夫畏首畏尾,可笑可笑。”

嘲笑着自己,他摇摇晃晃走下山去。回到住处,雅兴未散,反而勃发得厉害。睡了半夜睡不着,又起来写长诗一首抒发胸臆:

夜冷思人

夜半凉月上朱楼,酒杯寒霜引人愁。浓醉宿怨不肯休,难眠长恨亦难酬。

遥想当日我不留,而今独坐空烦忧。奈何此情仍依旧,难却还压在心头。

放眼处苍山幽幽,漫回首青河长流。思却不见人消瘦,言无处吐酒卡喉。

凉风若水浸衣袖,才觉又是一轮秋。荷心怜子为谁偷,芝兰香腐只遗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