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不是阉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九章 拯救大明的计划(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南直隶能收这么多商税,一是因为南直隶商业发达,二是因为海上贸易,北直隶或许可以尝试一下,但其它地方多半是没希望的。”赵德业说道。

士绅和官员在商税一事上是不愿意配合的,地方官府甚至以收不到商税为荣!

商税一直存在,之所以收不到税银,是因为偷税落税,要想避免偷税落税、就必须有一支专门的武装力量。其它地方的商税本就不多,专门安排一支武装力量收取的话,可能还不够税丁的饷银。

“银子终归不是粮食,老百姓是要吃饭的。靠海上贸易获取白银解决财政危机、无异于饮鸩止渴,银子无法当饭吃,用不了几年就会银贱米贵,到时情况反而会更加麻烦。”工部左侍郎张瀚文对海上贸易是比较了解的,他不反对海上贸易,但认为因该控制海上贸易的规模。

在张瀚文看来,粮食不能当饭吃,用大明的东西大量换取白银、反而会让此时的大明陷入困境。

张瀚文的话还是有些道理的。在王鹏君的扶持下,海上贸易开始蓬勃发展,江南改稻为桑的情况益发严重。这些年王鹏君虽然为朝廷弄了不少银子,但也进一步加剧了大明的粮食危机。

“要想彻底解决大明的财政危机,必须士绅一体纳粮,但这是个大工程,短时间内无法做到。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海上贸易获取白银、暂时缓解大明的困境,然后引进国外高产量的的农作物缓解大明的粮食危机,接着在腾出手在九边构建一道安全的防线,彻底把鞑子和蒙古人挡在关外,同时整顿文官集团,重新打造一个廉洁高效的政治体系,然后在解决土地矛盾,从而彻底解决叛军的生存土壤。”其实海外也是可以采购粮食的,但利润太低,没有海商愿意用商船装粮食。

士绅、宗室和勋贵的手中有大量的粮食,用银子从他们手中换粮,短时间内自然不会出现银贱米贵的情况。

大明如今病入膏肓,虚不受补,最缺的就是时间,通过海外暴利,让大明获得一些时间,然后在治病救人——这是王鹏君开出的方子。

赵德业、张翰文等人虽然都有中兴大明之志,但本身对大明的未来是比较绝望的,但听了王鹏君的计划后,众人又点燃了希望。

王鹏君的名声在士林阶层是臭大街的存在,所以张翰文、方景平等人对王鹏君多少是有些误解的,但见到真人后,才发现王鹏君完全不是他们想象中的王鹏君。

“海外的农作物有多高的产量?”受制于时代的局限,刘德业最关心的还是粮食。

“不同的地方,产量会有所不同,但如果海外的农作物能够在大明推广,百分百能解决大明的粮食危机。不过推广需要时间,我已经安排人在育种,要想在全国推广。即便天下太平也需要三至五年的时间,如今的情况,最少需要十至十五年才能全国推广。”新农作物虽然产量高,但也需要育种才能适应当地的土质和气候,而且老百姓接受新农作物也需要时间。

“天子让南京锦衣卫独立后,即便你能夺回南京锦衣卫的控制权,但商税也肯定会受到影响,到时是否会影响伯爷的计划。”户科给事中方景平有些担心的问道。

“影响自然是有影响的,所以节流非常重要,国库拔出的银子要尽量每一分都落到实处,否则肯定是不够的。”海上贸易虽然有巨利,但大多掌握在郑氏家族手里,王鹏君也只是跟着喝点汤而已。

即便南直隶的商税银没有变化,对朝廷而言,钱粮也远远不够用。大明要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平叛抚民需要巨额粮饷、重新打造九边防线也需要巨额粮饷。

不够归不够,但王鹏君的路线无疑是正确的,如果能坚持走下去,或许有再造大明的机会,但以皇权的尿性,绝对不会沿着这条路一路前行——张居正的改革虽然有缺陷,但如果能坚持走下去,大明此时绝对不会陷入这样艰难的处境。

“只要朝廷不捣乱,伯爷的计划确实是可行的。”杨旭然虽然能力不如其它人,但眼光还是有的,王鹏君的计划还是有操作空间的。

喜欢我不是阉党请大家收藏:(m.zzxiaoshuo.org)我不是阉党最早小说手机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