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三国之陷阵无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一章 议兵(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这点理由肯定不够。”高顺无视众人投来的疑惑目光,顿了顿之后继续说道,“然而末将认为,天之道,弱肉强食是也!”

“好一个天道弱肉强食!”曹操听罢,抚掌大笑道,“的确,若我能攻下徐州,据兖、徐二州之地,养十万精兵,即使天下非议纷纭,又能奈我何!”

“主公,陶谦虽身为文士,但却也非完全不通兵略之人,其麾下丹阳兵,也堪称一方之精锐。届时其据城而守,以我军现在的兵力,未必就能攻克徐州。”荀彧略一皱眉,便给曹操泼了盆冷水,“再说我军若欲攻下徐州,则大军必然尽出,而兖州空虚矣。如有敌趁我不备,攻我后方,届时回救难矣。若失兖州,则我军成无根之萍,随时有彻底覆灭之危。”

荀彧不愧是被曹操成为王佐之才的牛人,对于荀彧说的这一番话,高顺佩服得五体投地。历史上曹操虽然倾全力攻打徐州,可最终还是未能竞功,反而便宜了刘备这个家伙坐享其成,平白就得了一个徐州牧。而吕布则趁曹操后方空虚,乘机占领了兖州的大部分城池,差点使曹操陷入了进退两难的险境。

“文若所言有理,依吾之见,当下我们应当还是以养精蓄锐为主。待过得数年,我军兵势更为强盛之时,再逐鹿于中原,挥兵徐州,则胜算可期也。”程昱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荀彧的大体相同。

曹操是一个善于听取手下意见的人,但同时又是一个固执的人,可以说有时候他就是这么一个矛盾体,明明知道手下谋士说的都是对的,可偏偏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博上一回。

“主公,几位先生所言固然在理……然而主公若以数年光景养精蓄锐,陶谦就不会那样做了么?届时我军变强,敌军亦然,那么与现在的形势又有什么区别?”见曹操陷入了沉默,高顺插口说道,“陶谦所峙者,唯丹阳兵也。非顺自夸,顺所统之陷阵营,其战力绝对在丹阳兵之上。我军之中,除去陷阵营,其余诸军也皆为骁勇。而徐州军中,丹阳兵以外皆为乌合之众,不足惧也。主公麾下良将甚多,元让、妙才、子龙、子孝、公耀(徐荣字,杜撰)皆为大将之才,而陶谦帐下则未闻有良将也。是以若主公欲攻徐州,顺认为必一鼓而克之也。”

高顺这一段长篇大论,一来是为了讨好曹操,顺着他的心思说,二来也不乏渴求战争的意思。高顺是武将,此时是乱世。乱世之中武将何以建功,唯战场杀敌耳。高顺自打穿越到这个时代起,心中率先所求者,无不是功名二字。因此高顺当然希望曹操能够发动战争,好让他有越来越多的表现机会。若真要憋个几年才能打仗,那非得把功名心甚强的高顺给憋坏不可。

喜欢三国之陷阵无敌请大家收藏:(m.xinzz.org)三国之陷阵无敌最早小说手机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