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红楼之林家有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谈论(2/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想着去寻那红颜知己秀秀,偏生又找不到人了。打听了一番,周围人家都说是被人带走了。贾琏唏嘘了一番,只得罢了。

就这么着,贾琏怎样来的扬州,又怎样回了京城。贾母不喜,王夫人更是满腔怒火,都骂了他一通办事不利,却也毫无别法。

王夫人原本想着,林家就算是有个儿子了,可到底是过继来的,时日尚短,且上回贾琏也说了,那不过是个读傻了的孩子罢了,未必经过什么大事。林家也是几代传下来的,那些个家生子儿的奴才又岂有好相与的?这么一个才过继了几个月的孩子,林丫头又是数年没有回去过的,如何能降服得了?此时贾琏过来伸手相助,林家两个兄妹只有感激的。这样一来,既得了名儿,又能借着机会查探一番林家的基业。尤其是那林丫头的身上,到底能有多少身家。毕竟她一个女孩子,又有那么个哥哥,银子嫁妆之类还是给嫡亲的外祖家里保管着才放心。

只是,不想贾琏无用,没有丝毫的作为,便又回来了。

又想到如今正建着的园子,每日里银子流水般地使将出去,先前预备的二十一万两,实在是花不到头。难不成真要动了自己的私房不成?

正搂心攥肺之际,妹子薛姨妈又是雪中送炭,一个锦盒儿里头装了十万两的银票,和女儿宝钗一起施施然而来。

王夫人摩挲着锦盒上头的填漆花样儿,再看眼前宝钗丰腴端庄,只在心里暗暗点头——到底是宝丫头,贤惠知礼,又有眼色,比那没了爹娘的林丫头强出半条街去!

贾母却与王夫人不同。凭心而论,她是真疼黛玉。这是她女儿贾敏唯一的骨血,她心疼这个孩子。也确实是存了将黛玉配与宝玉的念头,这里头固然有为宝玉思谋的意思,在她看来,却也是对黛玉而言最好的归宿。

她知道二太太王氏一向不喜欢黛玉,喜欢的是那个皇商出身的学家姑娘,处处在府里头抬着那孩子的身份。

如果不是她们传出什么金玉良缘的话来,贾母也很是愿意高看宝钗一眼的。那孩子不说容貌,性情倒是稳重的。虽说心眼子多些,可是眼色极佳,会笼络人。跟她比起来,自己的孙女儿中唯有探春算是个出彩的,只是庶出,日后结亲也是个头疼的。

贾琏这回没有能把黛玉接回来,贾母虽是骂了他一通,心里却并不是真的恼了。她想着,黛玉如今没了父母,就算有个哥哥,可到底不是血亲,彼此照应起来也不方便。待得黛玉过了热孝,还是接在自己身边儿养活才好。自己是嫡亲的外祖母,要接了她来,谁还能拦着?

想到这一节,也就放了心下来。

接下来的几个月,荣宁两府里热火朝天地为省亲别墅忙活着,竟都忘了黛玉一事。

贾政是个不大管事儿的,盖园子一事满打满算,他还没有贾赦看的时候多。这一日从工部出来,因与同僚相约了往京中最大的酒楼里去,路过平安巷的时候,坐在轿子里恰好就听见了路人谈论着“真真是可怜的……”“当年那林探花打马游街的时候好生风光俊俏,如今却只剩了一儿一女回来……”。

贾政忙命人停了轿子,又叫跟着的人去打听是哪个林探花。等人回来时候,贾政听了也不顾的去酒楼了,只忙忙地回府,告知贾母黛玉兄妹两个回京了。

贾母又是欢喜又是伤心,这孩子,回了京里怎么不往外祖这里来?垂了一回眼泪,又有宝玉在旁不依不饶,只要去快些接回了林妹妹。贾母便赶紧命人往林府来了。

林琰坐在主位,满面笑容让着贾琏喝茶。

贾琏虚咳两声,道:“林表弟,这回上京,路上可还顺利?”

“有劳琏二哥记挂。”林琰眉头轻皱,道,“父亲走了以后,妹妹忧思不已,瞧着是越发地瘦了。幸而这一路过来,天气还好,不冷不热,不然妹妹路上有的罪受。”

贾琏正端起茶杯来喝茶,听了这话忙又放下,“如今可还好?老太太每日念叨着呢。”

“琏二哥知道,从苏州到京里,实在说不上近。妹妹回来后,我瞧着脸色不好,着实是累着了。不然,我们如何能进京了,还不往府上去请安呢?”

林琰脸色诚恳,“说起来,我到底年轻不知世事。先前送父亲灵柩回姑苏老家,后又忙着收拾东西回京。这一程子乱的不得了,竟没提醒妹妹往这边送个信儿来,叫老太太日日想着,是我的不是。琏二哥回去且替我分说一番,别叫老太太恼了妹妹才好。”

说着站起来一揖到地,态度好的很。

贾琏慌忙起身还礼,口内叫道:“林表弟这是做什么?老太太疼爱林妹妹,你是林妹妹兄长,自然没有恼了你们的道理。老太太的意思,想请你们过府一叙。一来了慰老太太思念林妹妹之心。二来,也是想着见见林表弟的意思。”

林琰点头不已,“原是应该的。我就说我糊涂了,昨日进京时候虽然晚了,好歹也该先着人去府上一趟。这,这倒又费了琏二哥一回。”

这话说得客客气气,贾琏听在耳中却总是觉得有些不对。究竟哪里不对?看林琰目光恳切,面色真诚,贾琏又觉得,自己多心了些罢?林表弟的意思,不是说荣府里日日盯着他们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