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一日看尽长安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章 登高壮观天地间(1)(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第一首诗歌叫《过故人庄》,是很好的一首诗歌。“故人”就是老朋友。“过”在古汉语中有几种解释,在这里是指“拜访”的意思解。律诗有八句,共四联,组成“起”,“承”,“转”,“合”。这是格律诗结构上的特点。“起”就是兴起。这首诗这样说: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是说老朋友做了鸡肴和黄米饭,请我到农家,这是“起”。我去之后,看到绿树非常深情地环抱着这个小村落,而青山在村子外边横躺着,像哨兵一样守护着村庄。这个“合”与“斜”是拟人化,感情化。这两句诗,色彩用得非常好,树是绿树,山是青山,绿和青这两种颜色是生命的本色,让人感到生机盎然,朝气蓬勃。朋友们可以这样体会一下:假如不叫“绿树”,而是“大树村边合”;又假如不叫“青山”,叫“高山郭外斜”,这样的情感色彩就远不如绿树和青山来得好。这两句是“承”。而第五、第六两句就不能再写景这样的内容了,要“转”向另一个内容。诗中说:他和老朋友一起吃饭,打开窗户,面对的是打谷场和蔬菜的苗圃,拿起酒来,谈话的内容是“桑麻”,是一般的农事。大家看,在这个淳朴的农村小院子里,会见的是淳朴的老朋友,一个种地的老朋友,而谈话的内容是淳朴农村种地的事情。最后两句是“合”:“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两句意思十分丰富。第一,在刚刚分手的时候,就渴望下一次重逢,说明诗人对这次拜访非常满意。如果不满意的话,巴不得早点走,也不会想到下一次再来访。第二,再来拜访的内容是什么呢?赏菊花。在我们中国文化传统中,菊花是非常美好的,而且是百花凋谢后它“冲寒怒放”。春天的花在凋谢时,都是一瓣一瓣地掉下去。而秋天的花,是一朵一朵地掉下去,菊花就是这样,因此有这样说法:“春花落瓣,秋花落朵。”人们在写菊花时,就会有这样的好诗句:“宁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第三,诗中“就”字用得好。“就”是趋向动词,而且使人感到非常亲切。它比“还来赏菊花”,或者“还来看菊花”要好得多。大家看看,这首诗写得多好呀,“起”,“承”,“转”,“合”表达得多么好呀!它既是田园诗,又是友情诗。因此,如果你们写律诗,一定要注意“起承转合”。

这首诗让我想起宋代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其诗中表现的“起承转合”我认为明显地是受到孟浩然的影响,虽说孟浩然的诗是五律,陆游的诗是七律。让我们将二者对比欣赏。孟浩然的前两句是“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陆游的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与孟浩然写的不是一样吗!接下来陆游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中国古诗名句,名在哪里呢?一重重的山,一道道的水,好像找不到路了;但转过来一看,路又有了。中国人擅长用比喻,因此把这句诗比喻为工作中思考问题时,在人生道路上碰到挫折和困难时,以为走投无路了,可是忽然出现了转机,豁然开朗起来,这时候就会脱口而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中“山重水复”是很好的,但民间流传时,往往成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意思完全不一样了。陆游的诗接下来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诗的最后两句是“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今后若再有时间,就会不时来敲门。这与孟浩然的最后两句也是非常相似的。

孟浩然还有一首诗,叫《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到洞庭湖后想写一首诗,正好碰见丞相张九龄(也有说是张说),故希望张丞相能给他提拔一下。这首诗的“起承转合”也是非常清晰的。诗的开始是“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写洞庭湖水面开阔。下面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两句是写洞庭湖的名句,写得非常开阔,非常豪迈。孟浩然诗写得非常好,是个名家,但是他心里想的只是他自己。你看接下来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我呀,想渡湖去,可是没有船,也没有船桨,只好在家白白地闲着,感到很有愧。最后诗里说:“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我坐在这里看别人钓鱼,一会儿钓得条大鱼,一会儿又钓得条大鱼,可是我没有鱼竿,能给我根鱼竿就好了,如今我只有白白地羡慕别人钓得大鱼的心情。孟浩然写这首诗就是希望能够给他一官半职。

让我们来看看杜甫。同样是写洞庭湖,同样是五言律诗,也是“起承转合”结构井然。杜甫是这样写的:“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登上楼一看,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吴地是江苏、浙江;楚地是湖南、湖北,洞庭湖正好把吴楚两地分开了。乾指太阳,坤指月亮,太阳白天倒映在洞庭湖里,月亮夜晚倒映在洞庭湖里,所以太阳和月亮日夜在洞庭湖里沉浮着。有人说,洞庭湖岳阳楼上曾经挂过两副对联,右边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左边就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国人是以右为上,即杜甫的诗被放在上面,孟浩然的诗被放在下面。这两句诗的写景可以说不相上下,但诗人的情怀却有天壤之别。杜甫是这样说:“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时杜甫已到了晚年,亦很少收到朋友来信了。杜甫的伟大在于他总是从自己的不幸,想到天下人的不幸,想到别人的不幸。你看他接下来说:“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他想到的是战争未歇,征战未停,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此,诗人靠在窗栏,眼泪哗哗流下来了。眼泪为谁而流?为天下的百姓而流!为天下国家不安宁而流!因此,杜甫这样的人才是“大家”,而孟浩然则是“名家”。什么叫“名家”?就是有大才华、大聪明、大手笔,在某一个方面取得杰出的成就,这就是“名家”。什么叫“大家”?就是在“名家”的基础上,在大才华、大聪明、大手笔的基础上,还要再加上大胸襟、大气派、大境界。这是我对比讲这两诗的主要观点。我认为,“大胸襟”说起很容易,但要真正做起来就很难,大胸襟的内核就是“不为自己,全为别人”。如果能做到这样,那就是圣人。杜甫就是个诗圣。或者“多为别人,少为自己”,这也很了不起。

喜欢一日看尽长安花请大家收藏:(m.xinzz.org)一日看尽长安花最早小说手机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